波才在围城时,曾向城中出示过十几个首级,其中就有郏令孔时、襄城丞顾周和襄城尉谢导的人头。那时,众人就已经猜到这两个县城失陷了。如今探马带回来的消息证实了这一点。

        “这三骑回来之后,我即马上派人去请诸君前来议事了。就在你们到来之前,又回来了一骑,是从东边回来的,长社、颍阴无恙。……,噢,对了,元常,贞之,你两人可以放心了。””

        钟繇家在长社,荀贞家在颍阴。长社、颍阴无恙,就说明他两人的宗族无恙。

        荀贞、荀攸松了口气。钟繇亦是面上一松。

        早在波才起事前,荀贞因知日后将会有一个“长社之战”,就曾因此劝过钟繇,劝他把族人转移到阳翟。钟繇倒是同意了,奈何他家中的长辈不同意。

        他长辈认为:别说波才尚未作乱,即使波才作乱了,作为地方上的名门冠族,他们钟家也不应该畏敌而逃,不但不能逃,反而应该带头出来,聚集忠义之士,卫护乡里周全。

        对钟家长辈的这份风骨,荀贞还是相当佩服的。

        有道是“尽人事,听天命”。该说的话他已说了,钟家的长辈既不同意,他也没有办法。

        他展开宽大的袖子,将手放於膝上,前倾身子,态度恭谨地对文太守说道:“下吏总共往东边派去了三骑,而今只回来了一骑,不知可有另外两骑的消息?”

        探骑虽是他派出去的,但他只是兵曹椽,兵权都是文太守给他的。尽管经过几天的守城,他在郡卒中竖立起了一些威望,但要想让郡卒就此转投他的门下,改而“效忠於他,不知太守”显然是不可能的。故此,当探骑归来后,不向他禀报,而是直接回报文太守,乃是理所当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