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山民的言语之中,带着浓浓的不屑之意。说起来,他对刘备的感官原本不差,更不要说,庞氏和诸葛亮又有亲戚关系。可问题是,庞德公并不认可刘备,似乎更倾向于曹操……准确的说,庞德公支持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朋。再加上庞山民的堂弟庞统庞林兄弟,而今都在曹朋麾下效力。
庞统官拜河西太守,而庞林也因政绩卓著,累迁陇西郡长史,汉阳郡丞,兼凉州从事之职。这也使得庞氏一族的身上,有着极为深重的曹氏烙印。而曹朋在来到南阳郡后,在南阳真理报上,屡次以鹿门学子而自称,并得到了庞德公的认可。这也使得庞山民心里,对曹朋更亲近一些。自称门生弟子,也使得鹿门庞氏声威更加响亮。庞德公虽未承认,但也没有拒绝。反而在南阳洪灾时,连续撰文在南阳真理报上发表,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默认。
听庞山民的话语,司马徽不由得笑了。
“德操,你难道就不担心?”
“担心什么?”
司马徽笑道:“此必孔明之计,倒也算不得出奇。
刘玄德入荆州以来,对荆襄早有窥视。只看刘景升数次试图招揽,他却始终未称臣便可看出端倪。此前积极在南阳发展,却又突然间放弃宛城,退守樊城,其图谋必然不小,不足为奇。”
庞山民冷笑道:“我却忘了,那孔明乃出自水镜山庄。”
“山民,孔明虽求学我门下,却也是你庞氏之亲……不过,你放心,这件事并没有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孔明兵行险招,确是一着妙手。然则那蒯异度又岂是等闲?你难道没有发现,蒯异度至今仍未出现,必然有所安排。依我看,今日景升公的丧祭,怕要有些热闹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