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致知既然已经从格物之道上入手,他已经决定,不仅要学习石雕之类,他还准备学习现代一些工艺技术,钳工车工等机械加工之类,也列入学习范围,在现代科技方面,柳致知理论上学的较深,但实际操作工艺就相对弱了许多,对现代科技的最前沿,他能从杂志网络等方面了解,柳致知甚至决定,等自己将常见的现代工艺掌握住之后,是不是到国外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学留学,看能不能进入一些尖端实验室,不为其他,而是能否从不同现代科学的角度入手,了解物质本性。
计划既然立了出来,对一般人来说,很庞大,柳致知却不担心,目前他的寿命比常人来说,只要不出现意外,是别人的一倍,抱丹成功,特别是他这么年轻就抱丹成功,活个一百五六十岁并不是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柳致知现在心态比起常人来说,沉稳得多,一切事情,埋头去做,按柳致知的情况,实际上完全一开始就可以从刻玉入手,他有这个经济条件,另外他的指力腕力,就是那些玉雕老师傅也是望尘莫及,对全身肌肉的控制,世间有几人能比得上抱丹级的国术高手。
柳致知却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在此过程中,对他所经手的材料各方面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刀更是能顺其纹理,用力省而浑然天成。一些简单小件石雕,如佛像、动物等,就是罗璜也大为赞叹,引为自己弟子中最有天赋的弟子,当得知柳致知仅为兴趣,而不是为工作创作时,深为遗憾,甚至几次邀请柳致知参加一些大赛,柳致知婉言谢绝,罗璜大叹可惜。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罗老师发现自己已没有什么可教。柳致知可算罗大师出师最快的弟子,柳致知重礼感谢,罗大师甚至为柳致知专门邀请自己一些好友,将柳致知介绍给众人相识,这对罗璜来说,是平生第一次。
罗璜不知道实情,并不是柳致知天赋好,而是柳致知在修行有一定水准,其他方面不过是一种外相,也算是一法通万法通,柳致知对物性的感应,对自己控制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才造成这个结局。
出乎柳致知意料的是,罗大师好友中居然有柳致知的熟人,当日柳致知做慈善时认识的孙老和唐老也在其中。这也合理,作为一名玉雕大师,与这些上流社会的富豪有交往也正常,毕竟玉雕作品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消费。
这有点出罗大师的意料,但想想也正常,柳致知能与宋琦交往,在罗大师印象中,宋琦可是一个奇人,柳致知怎么会平凡。
在这次聚会上,孙老谈到众人准备去一趟扬州,并不是为做慈善,而是去烧香,申城离扬州并不远,现在有高速公路,半天左右就到了,在华夏,许多富人都是佛教信徒,孙老等人也不例外。
扬州地理上居江北,紧依长江,大运河穿城而过,成就扬州千年以上的繁荣,虽位于江北,人们却将之划为江南城市,提到扬州,人所想就是一派柳色烟雨的江南城市。
历史上繁华,造就扬州佛寺众多,历史上有二十四丛林之说,后来因为建国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大部分寺院早已消失,剩下两座名寺,一是平山堂上的大明寺,一是三汊河畔的高旻寺,均是名扬海外的名寺。
这次孙老他们去扬州,就是去这两座古刹。这本来不关柳致知的事,倒是罗大师孙女罗宛琪动了心,现在是暑假,呆在申城也有些厌,便也想去,便找了一个理由,还拉了一个人。理由是扬州的玉雕闻名天下,便拉住柳致知,陪她一起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