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地摊经济」并没有可持续发展下去,在他十五岁那年,人生迎来了又一次转折,这得益於上天赐给他的一件礼物——伟大的母亲。这位寡妇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儿子不能一辈子摆地摊,所以要供他上学,甚至去深造。
深造的私塾先生不是一般人,是当时天下名儒卢植卢子g,这位中央高参一时间因病暂退,顺便要为家乡文化建设做做贡献、带几个门生。就这样借助和卢大人的同乡关系,刘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军科院院士课程旁听。
当然,深造是需要烧钱滴,刘备从族叔那里得到一笔钱,然而他没卖新书包、新铅笔盒之类的文具,而是给自己买了T面的衣服、豪华的座驾和金贵的宠物,【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从此和那些穿红戴绿的同学们混迹一处,根本没有学习的意思。确实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貌似辜负了母亲对他的期望,然而我们不要忽视,刘备参加的学习班其实是一个子弟班,这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其实不是卢高参的传授,而是同学之间的人脉,他刘备如果真在这段期间埋头读Si书,那才是要辜负母亲的希望了。
毕竟这个时代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然而权谋能。人脉是施展权谋的电路。
刘备的考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在这段时间他至少结识到了一个重要的玩伴——後来做了涿县一县之长乃至赫赫有名「白马将军」的公孙瓒。
在跟随卢植做旁听生的时光里,刘备的学问进展如何不得而知(我想他的心思也并没有用在这上面),但卢植作为一名JiNg通文武两道的正派大儒,对少年刘备的人格塑造一定有着重要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yu勿施於人」「以德服人心悦诚服」等等儒家信奉的王道理念,就在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中如兰香入室,对刘备进行了熏陶。
如果没有当年的卢植,就不会有後来的仁君刘备。当然此时的刘备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玄虚的理念在某天会成为他灵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卢高参被调走,刘备的学生时代就此结束,十六岁的他只能选择自谋职业。和众多g部子弟鬼混的日子让刘备的胆略大大提升,刘备第一份工作就不同凡响——组建「黑社会」。
「黑社会」是贬义词,其对应的褒义词是「江湖好汉」,也就是「以武犯禁」的侠,是君主集权国家中的重大隐患,然而东末年朝廷对地方的管控不利,使老百姓的消极自由大大提升,刘备的江湖好汉团夥由此壮大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