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左相为尊,史弥远却刻意屈於右相,目的是使政坛无人敢挑战其权威,更藉此造成长期「独相」执政的局面。
丁大全:(1191年-1263年),字子万,润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士。宋理宗嘉熙二年进士,他被朝廷调任萧山县尉。弹劾宰相董槐之後,丁大全又进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迁任参知政事,又於同年四月,迁任尚书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受帝命册封瑞国公。丁大全因面呈蓝sE的异相,令人不寒而栗,当时人称他为「丁蓝鬼」。
出身低微,他的妻子更是城里nV婢。这样的出身,使他养成了一种见人总摆出一副想讨好的谦卑态度,不过他的心里更有一种远大而宏伟的打算。他极力讨好当时倍受宠信的理宗内待卢允升、董宋臣,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他由萧山尉升职为大理司直、添差通判到饶州。
逐渐身居要职,丁大全专权自恣,Y险狡诈,寡廉鲜耻,贪财好sE,他为儿子丁寿翁聘娶当地颇有美sE的nV子为妻,後来,丁大全见儿媳美貌出众,如花似玉,美若西施,T若惊鸿,竟夺为妻妾,为世人所不耻。
吕文德:(?—1269年)字景修,宿州安丰县人士,大宋晚期名将。吕文焕之堂兄,是贾似道的亲信。出身平民,早年被赵葵收入麾下,以抗击蒙古起家。他转战江淮、荆湖、四川各地前线达30多年,多次击退蒙军,取得骄人战绩。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家族和同乡也得到提携,并与权臣贾似道相g结,形成庞大的军事集团。南宋朝廷对吕文德极为倚重,不仅让他建节两镇(保康军、甯武军),还封他为崇国公、卫国公。1269年,吕文德病Si,諡号「武忠」,1275年追封「和义郡王」。
吕文焕:大宋晚期重要军事将领。吕文德之堂弟,咸淳四年(1268年),镇守襄yAn。襄樊之战中,双方相持六年,後因樊城被攻克後,襄yAn城兵尽粮绝,於1273年3月14日归降元朝,深受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历任参知政事、行江东道宣慰使、中书左丞、江淮行省右丞等职务,1286年辞官回故乡养老。
郑虎臣:(1219年-1276年),大宋平江吴县人,早年担任县尉,虎臣之父郑埙为贾似道贬Si,虎臣遭流放,遇赦归乡。宋恭帝德佑初年,贾似道谪授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贾似道将谢太后给他的「免Si牌」日夜带在身上,以求保命。福王赵与芮厌恶贾似道,想要在贾似道流放循州途中将他杀了。因父仇自请监押,途中勒b折磨,以吴潜被贾害Si的事来讽刺贾似道,贾似道服冰片(龙脑香,又称冰脑)自杀未果。最後於漳州城南木绵庵(今属漳州市南,龙海九龙领下),虎臣趁其摘下免Si牌挂於树上进入厕所时,刺杀了贾似道。丞相陈宜中听闻消息,以「擅杀大臣」之罪,将虎臣处Si。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大宋晚期官员、抗元英雄。吉州庐陵富川人,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後,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拔为第一後(状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为信国公。宋亡後,被俘到大都,忽必烈对他提出做官或处Si的条件,希望文天祥考虑,文天祥却提出希望隐居深山的条件。最终,文天祥选择处Si,与陆秀夫和张世杰当时被并称为「宋末三杰」
陆秀夫:(1237年11月8日-1279年3月19日),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人,大宋晚期政治家,与文天祥和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