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抗日之烽火连天 >
        层层加以思考改变,只有先捋顺了基本战术,才能适宜的做出各种训练方法和战场环境。

        班战术上,同样不能老套的沿用以前的老战术思路,因为装备就已经变了,这次补充了新装备,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和一具五零口径的掷弹筒。

        排级没有增设新单位,每个班增设的掷弹筒,意味着每个步兵班都有独立投射爆炸火力的能力。

        以前每个班的掩护火力只有一挺轻机枪,全班十二人,划分为四组,每个组三人,其中一个是轻机枪组,担任掩护任务。

        另外三个是步枪组,担负突击任务,以前打攻击都是这么搞的,班长带着轻机枪在原地开火掩护,剩下的三组,九个人拎着步枪,上着刺刀往前冲。

        现在多了一具掷弹筒,全班的四个小组中,除了机枪组之外,有一个步枪组加配了掷弹筒,掩护火力增加了一具掷弹筒,可以说是质的提高,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掷弹筒这种东西,张炜以前也把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给手下部队用过,这种武器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严密瞄具,开火的时候,对于射手经验的依赖程度更大。

        以前缴获的日军掷弹筒,张炜都是发给老兵用的,而且即便是这些老兵,在操作掷弹筒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过大量练习后才能掌握好这种武器,说的清楚些,就是对射击手的素质要求高。

        现在教导大队的每个步兵班都增设了掷弹筒组,要把这件武器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多打多练,提高射手们的素质,增加他们的经验,所有掷弹筒组射手,必须由原来准备营的老兵担任。

        这样在训练中的效率能更高。

        掷弹筒带来的班战术改编并不只有这一点,原本是三个突击组,现在有一个装备了掷弹筒,就意味着突击组只有两个,纸面上的突击能力被削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