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接着问道:“你们二连刚打完,一线日军火力具体情况怎么样?”
“有轻重机枪,数量不是很多,步枪和掷弹筒多,日本人的步枪排枪一打,火力上比起轻机枪也差不了多少。”
“兵力分配呢?”
“密集,每个散兵坑里都有人,后边的战壕也都是预备队,我们刚打进去,他们的预备队挺着刺刀马上就冲上来,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综合了这些情况,张炜完全可以判定,日军将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散兵坑附近,同时有大量的预备队,堡垒虽然全部被击毁,可是日军的主要兵力还在,阵地里的日军数量不必攻打他们的准备营部队少多少,邱伟和穆超每次动用一个排,两个排甚至半个连,这种打法并没有错,往常日军根本不会再这么小的阵地里布置这么多的兵力。
但是今天不一样,日军的兵力和火力密集,邱伟和穆超派出的兵力,根本无法有效的攻击日军阵地,就算是打进去了,日军的预备队也会迅速投入反击。
不得不说,日军指挥官的反应速度很快,将整个阵地的兵力调整到一处是需要很长的反应时间和判断时间的,而日军的指挥官显然很早就判断出了散兵坑会遭到重点攻击,迅速的将主力集中在了散兵坑阵地。
以一个,两个排甚至两个连来攻击,显然是无法拿下日军阵地的,张炜面对的是一个日军大队的主力固守,攻击部队的数量少根本拿不下来,当下之计,想打开口子,就得让日军没有反应时间,没有用预备队反击的时间,足以让准备营攻进去后站稳脚跟的时间。
他的手里一共有三个步兵连的兵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留预备队,把三个连前拉上去,搞集团冲锋!也许会有不小的伤亡,可要是继续使用连排来攻击,伤亡只会比全营冲锋更大,准备营和日军一线阵地的距离很近,近到第一线的准备营士兵能看到一些日军脸上的表情,双方的距离近,也有好处,那就是集团冲锋时承受火力的时间会大大减少,能减少伤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