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盛的及时刹车,孙权颔首以示赞许,就下令卫士替孙韶松绑,并让他拜谢徐盛不罪之恩。
但有了孙权当靠山,孙韶反而不干了,厉声说道:
“我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引军去破曹丕,并没有违反徐将军的军令,何罪之有?而徐将军利用职权,要用军法处置我,我就是不服气!”
徐盛听了孙韶的话语,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
孙权一看徐盛沉不住气,喜怒形于色,心中对徐盛的评价,一下子低了很多,表面上却是大声责骂孙韶,并让卫士把孙韶带下去,并安抚徐盛道:
“徐将军安排已定,就算没有孙韶这点兵力参与防御,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他所献计策,深合“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要旨,既然孙韶夸下海口,我就让他去广陵迎战魏军,如果能够获胜,可将功折罪,如果损兵折将,则两罪并罚,我今后不再用之为将。”
徐盛一听,知道孙权心意已定,他心里非常不愿意采纳孙韶的建议,但他也无力回天,固执己见,只有下不了台。
徐盛和蒋钦、吕蒙、丁奉等一起学习兵法,也知道孙权如此安排是非常有道理的,一旦孙韶能够伏击曹丕军成功,很有可能迫使曹丕退军。
但这样一来,孙韶无疑将获得这次战役的首功,这可不是徐盛愿意见到的!
如果徐盛转而支持孙权的决定,让孙韶领军出战,无异于自打耳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