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无疑是教训背信弃义的孙权,为关羽报仇。
第二就是以讨伐逆贼为名,拿孙权立威,确立自己是汉朝正统的地位。
第三就是夺回荆州,继续诸葛亮提出来的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虽然心里推翻了隆中对战略,并没有形成新的战略计划,他也无法否定自己的《隆中对》,因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刘备,只能达成妥协,让刘备东征教训一下孙权。
送走刘备的东征军,诸葛亮曾经发出感叹:“如果法正健在,一定能够劝阻刘备东征。”
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宠信法正,诸葛亮还不会和一个死人争宠,主要是法正一直以来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持有不同的意见,几乎说服刘备。
现在诸葛亮虽然初步确定了新的战略,但也需要一个自我否认的过程,这不仅的面子问题,也是威信的问题!
因此,他需要有人承担《隆中对》战略失败的责任,而不是自我否认,坏了自己的名声。
但马谡就不一样了,他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已经向刘备提出了与《隆中对》几乎完全相同的战略构想,是诸葛亮讨论转换战略的理想人选。
于是,诸葛亮毫不保留,把他放弃荆州,恢复孙刘联盟,借鉴汉高祖刘邦成功统一天下的经验,决定从汉中攻略雍、凉,占据关中,然后征服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诸葛亮把江东孙权放在最后征伐,摆明了认为孙权过不了长江,无法与自己在中原郑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