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走后,孙权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患得患失,害怕刘备不接受自己的求和。
孙权听到刘备起兵东征,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但他很自然地选择了要与刘备议和。
孙权虽然如愿收回了荆州,毕竟他做的事情太不地道,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续两次背盟攻打盟友。
啊派诸葛瑾前去求和,倒也不全然是害怕与刘备斗个两败俱伤,也点道歉的意思在内。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不接受孙权的议和,就是不接受自己的道歉。
因此,孙权心里没有底,有些坐卧不宁。
当然,孙权也可以选择直接和刘备开战,并向曹丕俯首称臣,但在孙权眼里,曹丕这个皇位来得不光彩,他打心里抗拒这个想法。
另外,孙权也有点自重身份。
虽然曹丕只比孙权小了五岁,也算是同龄人。
但孙权毕竟是与曹操同时代的人物,一直与曹操平等对话,以曹丕的长辈自居。
现在要臣服在这个子侄辈的曹丕脚下,心高气傲的孙权,无论如何放不下这个身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