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言之有理,明天我召集众人商讨封赏之事,你可敢当场提出你的意见?”
赵云当然不会怀疑刘备的用意,就毫不犹豫地回答:
“诺!”
刘备解决了封赏的大原则问题,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又回到书房批阅公文,赵云依然在外面警戒。
赵云也是文武双全,答应刘备以后,刚开始还有点自得,觉得主公重视自己的意见,但越想越觉得不对,分明是被刘备当枪使了。
这对赵云来说也没有什么,他本来把自己当成刘备得手中之枪,问题是他也是有顾忌的,他最害怕被人指责为:“收买军心,心怀不轨”
赵云是以忠义为本,否则当年也不会拒绝刘备招揽他的好意,差点随着公孙瓒一条道走到黑。
好不容易跟随自己认可的刘备,他对身份地位之类的事情,本不是特别在乎,他最怕的就是被人指责为不忠不义,他已经答应刘备,明天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自然不可以反悔。
但他通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赵云决定在话语用词上稍作修改,还是不要涉及军方的利益为好。
第二天上午,刘备召集众人公布封赏方案。
这个方案,是诸葛亮、法正等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讨论制定的,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可谓有理有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