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探员的智商是在标准线上的,他绝对不会天真地以为将这一批有贵族靠山或是代贵族出面的高利贷放款者抓干净了,就能把北部的借贷混乱情况解决掉。

        相反,他还能看到近在眼前的隐患——这批算是半公开在乡间活跃的高利贷放款者抓完了,下一批意欲以此谋利的人必然还会出现,且必然比这一批有贵族后台、敢于在乡间公然耀武扬威的人更加隐蔽、更加难以察觉、更加难以治理。

        史丹佛探员直言不讳道出自己的忧虑,杨秋一听就笑了。

        没错儿,这种事情确实必然会发生,且绝对不可能被禁绝——别说这个官方机构还不够完善(特指亡灵政权一系)的异界了,华夏国自家大本营都避免不了。

        借钱收利息,当然比做生意赚那点儿蝇头小利划算……这笔账,哪个位面的生意人都会算。

        为了把钱借出去,或者说,为了让别人欠钱,地球人还想出了无数防不胜防的骚操作——所有平台都在力推的各类贷款app这种赤~果~果的放贷就不说了,还有更让人眼花缭乱的消费贷。

        商家以广告、造势等手段驱使一个只要普通手机就能满足生活娱乐需求的年轻人去买几大千的溢价手机,并貌似体贴地为顾客羞涩的钱袋子考虑、推出各种低首付的分期付款……本质上其实就是把价值低于付款金额的商品推销给客人,让客人欠下商家的钱,老老实实按月偿还本金加利息——这个利息还是按全额欠款来算的,算下来妥妥儿的高利贷。

        对手机不动心?没事儿,还有豪车,名表,名牌包,香水口红耳机跑鞋电脑家用电器……等等数不清的“好货”等着你。

        资本集团卖力出演,不惜凭空生造了不少所谓高大上的“超前享受”、“消费升级”概念去倾情包装出来的“消费贷”,这种连不少消费者都会为其站台的隐形高利贷到底有多血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