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大型村庄的规模,放在1200年前的中部非洲,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城池。

        “这应该是杨明等人抵达之后二、三十年开始建造,不然他们没这么多人手,炭14测年也给出差不多的答桉。

        城墙就留下部分底部留存,城内房屋结构当时应该是因地制宜,砖房遗存极少,基本上应该是木制房,这地方就是不缺好木料。

        水井、水渠遗迹发现不少,还有少量带汉字的石刻,发现的大量日用陶器残件都带着浓厚的华夏唐代风格...”

        多降水,千年时间抹去了很多,城墙地面部分都近乎消失不见,但留下的也不少。

        这一大片地区都将被保护起来,将来建成遗址公园、博物馆、教育基地,集团不差这点钱。

        不靠这赚钱,需要的是这能产生的影响力。

        当年杨明等人为何会在这修建城池?

        不在东部沿海,也不是在石刻中被其称为碧波洋,如今叫维多利亚湖的边上定居?

        大湖区这么多的大湖,如果是湖边定居,按照唐代航海人的渔猎能力,生存压力会小很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