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式装甲车,一开始的设计就是针对早期履带与车轮两种传动系统的缺点,想来个取长补短。

        履带式车辆的越野能力较好,但是乘载重量受到限制,同时履带的寿命,尤其是在越野行驶的环境下较短。

        至于生产成本上,履带式车辆要比轮型车辆要高得多。

        而轮式车辆的优点在于车轮的寿命高于履带,同时在同等自重的情况下,轮式车辆有效载荷也相对较高。

        可是轮式车辆在高乘载重量时,能通过的地形非常有限,并且在恶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远不如履带式车辆。

        取长补短,二战成了使用半履带车辆的高峰期,那时候德国与美国都生产了大量半履带车辆,担任战争中的运输和作战任务。

        无论美式还是德式,都是前方用车轮,后方则是履带推进部分,实际使用时基本上作为履带式车辆的辅助,谁让它们的越野能力要强于轮式车辆。

        可问题来了!

        虽说这种特别车辆的设计本意是取轮式、履带式的两家之长,结果也不可避免的继承了两种行走系统的缺点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公路速度不如轮式车辆,越野能力又不如坦克,两种行走系统还导致结构复杂、保养困难,就连维修也要准备两套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