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晚上要关的,住户都有钥匙,贼一般进不来:八十年代偷电视机的贼可不少,项伟荣老家所在的行政村也有个电视间,里头那台彩电都被偷了三次、jing察查回来三次!
这时张楠脸上带着点回忆的笑,道:“姐夫,这是幢典型的‘赫鲁晓夫楼’,我们那些个筒子楼就是学这个,大不了有些内部细节略微改了一下,大体上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大名鼎鼎筒子楼,多少华夏人以为那是华夏特产。
其实不然,学习苏联老大哥,当初这城市里把苏联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的办法也学了个通透,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筒子楼。
关系好、学习经验的时候都不会说成是“赫鲁晓夫楼”,不然太难听,还有不礼貌的味道不是。
等到六十年代后,赫鲁晓夫那是要打倒、要批判的目标,所以在华夏还真没几个人知道筒子楼其实就是赫赫有名的“赫鲁晓夫楼”!
项伟荣一听,道:“有意思,没想这筒子楼还是苏联发明的。”
张楠微一摇头,“也不是苏联发明,其实是因为赫鲁晓夫时代大批量建造所以叫这个,最早发明的这种结构房子的是法国人…”
张楠和项伟荣不急着上楼,其他人就等着呗。
在莫斯科居然看到了“已经消失了的老家的房子”,张楠和项伟荣站在门厅里都是回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