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方便的销毁方式,如果拆导弹这费用就高了,还不如全部打出去。

        类似的方法华夏也用过,比如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据说这炮火准备常常是用上规定标准的几倍炮弹,因为库存太多,不少又快到报废年限。

        与其到时候花钱、花时间报废,还不如一股脑打出去,还能顺带着多炸死几个越南猴子!

        相对于华夏的炮弹,苏联的ss-20这最后的谢幕看似自废武功、过于凄美,不过、其实…普遍认为这份1988年开始生效的《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签订是苏联占了便宜的,因为条约要求美苏双方削减射程为500到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历史上这一条约最早起源于80年代初时,当时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了射程1800公里“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携带核战斗部、射程达2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

        美国这一部署的理由就是苏联从70年代末开始部署的pcД-10(ss-20)中程弹道导弹,这下苏联人不爽了。

        因为当时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除了能从楚克奇和堪察加半岛发射能打到阿拉斯加之外,根本打不到美国本土,而美国部署在西欧的中程导弹却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

        比如“潘兴-2“导弹以最大射程发射就可打到莫斯科州,而陆基巡航导弹几乎能打到苏联的乌拉尔山脉地区。

        鉴于这种地缘战略不对称的形势,苏联对用条约禁止这一类导弹极为感兴趣,而华盛顿则相反,根本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美国最后还是签了这份条约。

        应该是苏联占了便宜:如果美国用部署在欧洲大陆的“潘兴-2“弹道导弹核攻击莫斯科,因为距离短,导弹的飞行时间据说只要6-7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领导人连定下还击的决心或者躲到地下指挥所中逃生的时间都不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