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5600度的灯光下,张楠眼睛眯了起来——上边贴着的“帖”大约长25公分,宽约10公分,分3行,草书:“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当然,标点是张楠在脑子里主动加上去的,不然没法断句。

        手鉴右上角还有附有一张小纸条——“小野道风朝臣”,小纸条下半部有个印章。

        张楠深吸了口气,先用5倍放大镜看。

        竖线灰色纵纹白麻纸,已然泛黄,字迹墨迹略有掉落,但几乎无污渍和霉斑;至于那张便签条,百年纸而已。

        放下5倍的放大镜,再用自己的30倍放大镜看了足足有5分钟,这才放下放大镜。

        这会谁都没说话,又看到张楠将“手鉴”从盒子里取出,小心拿着上下看了看。

        放回木盒,盖好。取下口罩和手套,这才道:“小村先生,这便条上的印章是个鉴定章?”

        印章很淡,汉字,问这个不会被人瞧不起:这丫的似乎就是小鬼子的装帧方式,华夏手鉴一般没这么干的。

        至于汉字,小鬼子印章刻的似乎基本就是汉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