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想着,拿在手上仔细看了看:小小的爱神丘比特用右手食指压住嘴唇,眼睛正在专注地盯视着前方,左手正悄悄伸向他那爱情之箭的箭囊。
“这是尊称为“危险的丘比特”的裸瓷雕塑,18世纪法国塞夫勒皇家瓷器厂的制品,仿大理石的效果,是埃特涅-毛里斯-法孔设计的。”
看张楠有兴趣,边上的农博升说了句。
“裸瓷?”
“我们华夏不兴这个,就是不上釉直接把素胎放炉子里烧,欧洲人有段时间流行。”
“哦。对了,农馆长,我记得那个塞夫勒瓷厂好像很有名,是路易十五的御用瓷厂是吧?”
“也不完全是,那个瓷厂有点像我们景德镇的官窑,制造的大量瓷器基本上提供给了法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不单单是国王宫廷用,还是有点知名度的。”
张楠缺少欧洲古董的知识,而农馆长在这方面是强项,就多问了几句。
原来自17世纪后期开始,因晶莹、洁白而半透明的东方瓷器在欧洲的出现,德意志各国、奥地利、意大利各城邦、法国、英国、荷兰等多国沉浸在发现制瓷奥秘的狂热竞赛中。
1709年德国麦森瓷厂首先成功试制了类似东方瓷器的硬质瓷器,而在法国,在1745年,路易十五授与塞夫勒皇家瓷厂的前身、建立于1740年的万塞纳陶瓷厂特别许可,并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烧制瓷器:早期产品主要是仿制德国麦森瓷器以及中国与日本瓷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