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秦无咎深思熟虑之后想到的,她既然要科举,以科举之难,那势必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赚钱,以后的日子肯定要起早贪黑勤学不辍,只能发扬华夏人有点钱就盖房子置地的优良传统,靠地租解决生计。
理顺这些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之后秦无咎开始着手为科举做准备。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第一步就遇到了挫折。
秦无咎并不想随便找个私塾从头读起,她是学过四书五经的,有基础,其中《易经》就更不用说了,小易陷入沉睡,但书还在,附带着各种经义、注疏,静静待在空间里。秦无咎觉得即便当世大儒,也不见有得比她这本书的内容更齐全的了。
她现在需要的是在名师指点下,按照科举的要求系统的学习。
可谢昌这个普普通通村里出身的小子,又父母皆丧,哪个名师书院肯收他?不说秦无咎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就是谢家庄最见过世面的里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秦无咎一咬牙,背上谢佑,走上寻师求教之路。这样来来回回两个多月,秦无咎几乎踏遍了青云县,连临近的两个县都去了,还是没能得偿所愿。
没办法,歇了几日,她把谢佑托付给里正五叔,去了东州。
在东州寻访几日还是一无所获,秦无咎无奈,打算吃完这顿饭就先回去,再另想办法。
吃着吃着,她被旁边屏风后的高谈阔论吸引了。
屏风后是隔出来的雅座,只听一个略有些高亢的声音说道:“要说起京城的热闹,嘿,最近这热闹一出一出的,还都跟凉国公府有关系,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凉国公,这回也弄得灰头土脸,在家闭门思过不说,听说还丢了镇北军的兵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