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江他们赶路进京这段时间,叶清函亲自指挥做水泥管,然后选了一处典型的难治理的臭水沟,用水泥管治理这臭水沟,让大家亲眼见识水泥管在处理臭水沟一事上的效果。

        当大家看到用尽各种办法,都没被处理好的臭水沟,真的被这水泥管给解决了。且处理过后的地方,地面还跟正常平地一样,半点不影响地面的使用时,朝臣们更觉得这水泥不错。

        于是工部当即将处理臭水沟和治理河道提升到一样重要的位置,当即让人加大水泥管的制造。如果可以的话,工部尚书还想让梁平提的那个公共厕所一起建,但他也知道事情有轻重缓解,比起公共厕所水利显然更为重要,所以只能先紧着水利建设,心里却暗自琢磨,等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定要提加大水泥生产的事。

        至此,叶清函在水泥厂上的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化肥厂这边。绿矾的事暂时还没消息,但高炉却要建,这个东西需要费比较多时间,暂时还没完成,厂房却已基本完成,磷肥和钾肥更是早就投产。

        九月份各农庄种小麦时,磷肥和钾肥已经卖出去过一批,等这茬的小麦长好了,就是活广告,到时候就不怕化肥没人买。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绿矾,生产出氮肥,毕竟这提纯过的肥料肥效,远高于土法做出来的肥料,少了氮肥整体的肥料起码要打折一半。

        可惜该安排的都安排下去了,如今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绿矾的消息,急得叶清函恨不得自己上山找。要不是怕自己人生地不熟的,独自上山危险,叶清函真的想跟在外塘村时一样自个儿满山的找。

        难得见这幅急躁的样子,沈大嫂就说她,“你这连轴转了三个月,好不容易稍微清闲点,你就不能让自己放松两天,再考虑你说的这些事吗?”

        几个月相处下来,沈大嫂比谁都清楚,叶清函这个官当得有多不容易。

        玉米还没完全交给她负责的时候,水泥厂、化肥厂、农庄以及家里四个地方来回的跑,完了晚上还要处理各种数据表格,做各种报告,还要抽时间陪孩子玩,这么多的事,搁别的女子身上怕是早就团团转,找不着南北了,可她却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从来没出过乱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