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两夫妻的运气不错,他们料得没错,才二十七岁的景炎帝之所以迟迟不立皇太子,一方面是大皇子的确不得他喜爱,一方面是他自己正当青年,日子还长着,他压根不想这么早立个接班人来盯着他屁股下的位置。
至于他对三皇子的态度一方面是其母得宠,一方面是这样才能给他迟迟不立皇太子一个立得住的理由。
先前没对宠妃这位兄长的各种小动作加以制止,还有拿他当那些官员立场坚不坚定试金石的想法,这才由着他小动作不断的。大家都以为目前在他眼前得脸的焦卫涵,是因为其岳父的原因才得重用,其实真正原因是焦卫涵是少有的不吃郑贵妃兄长那一套的人。
这一届不吃郑贵妃兄长那一套的人更多,景炎帝觉得这是他这个帝王让底下的臣子对他有信心,大家都想效忠他,这才让大家不想去站皇子的队伍,正心情舒畅,想要重用这些人,结果郑贵妃这位兄长屡次被拒后,竟然还搞出了这样的后续来,景炎帝心里会痛快才怪。
他原本还打算中秋节时,寻个由头给自己这个爱妃提个醒,让她知道知道分寸呢。
没想到他们自己把把柄送到他手上了,那他自然不会客气,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大体意思是这样的:皇家乃举国上下之表率,最忌纲常伦理有碍,郑氏之兄罔顾纲常以国舅爷自居有为伦常,敕令日后再不可为之,亦不可再打着三皇子之名在接触朝臣。
趁着这个当口,皇后娘家也站出来了,直言他们一直谨记□□皇帝的训诫,不沾染朝事、也不可拉拢朝中大臣。可因为郑贵妃的兄长在外,总拿自己当国舅爷,平白给他们家召来了不少非议,很感谢帝王为他们正名。
皇后虽然没嫡子,但作为嫡母,只要她本人无过错,将来无论哪个皇子登顶,她都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她只要稳坐中宫之位便行,并不需要去管皇子们的争斗。不过,郑贵妃仗着自己得宠,在后宫很是嚣张,皇后也是趁这次给她一个小小的教训。
一帮国家肱骨之臣又趁机在早朝上,提议尽早立皇太子的事。
说是皇太子早立,可以避免争国本的问题,还能尽早培养皇太子治国的本事,早日替帝王分忧解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