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柳家到京城后就备受瞩目,这又是新科状元,又是皇帝亲封的女司农,又是进宫又是赏赐的,大家已经习惯关注这一家子的动静,所以中秋夜柳家得了皇帝赏赐的御蟹,没多大会儿时间就在京城传开。
所有人都感叹,得帝王青睐的臣子不少,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二连三被赏赐的臣子,在当朝这柳家绝对是独一份。
当得知柳家的这份赏赐,跟叶清函先前在苏州府乃至南直隶一带做的事有关,尤其当知道苏州府因为蓄水工程做得好,在各地夏收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情况下,竟然保持稳定的收成,大家都觉得柳家这份赏是应得的。
到了这时候,大家不得不承认,柳状元这个妻子,比他们设想的还厉害,也知道不能拿跟一般官家夫人打交道的手段跟她往来。
于是,开始有那同样是农门出身的官夫人,以书信往来的方式,跟她讨论种田的事。
叶清函哪能不知道,这些人是换了种温和的方式跟她打交道,她也没彻底不跟其他官家夫人往来的意思,只是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跟他们喝茶聊天而已,如今大家既然用的是这种简单又不费时的方式,讨论的又是她感兴趣的话题,叶清函也就渐渐跟这些夫人以写信的方式交流了起来。
其中说起来最头头是道的是工部尚书的夫人、还有左佥都御史大夫家的夫人。
工部尚书夫人说她在京城待了将近三十年,几乎已经忘了水稻应该怎么种了,倒是对种小麦和种高粱颇有心得,说如果叶大人想种这两种作物,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跟她交流。
因为水泥厂的事,叶清函跟工部的往来也算比较紧密,知道工部尚书是福建人,寒门出身,官场浮沉将近三十年,总算熬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也知道两夫妻初到京城的时候,日子并不那么好过,工部尚书夫人还在赁的住宅里种过田,后面知道北京城的气候不适合种田,就开始改种小麦和高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