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吴县的县令,前两年被提拔到留都任户部侍郎,掌管南直隶税赋的问题,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所以在他问我建议的时候,我便认真查阅了资料,又问了嫂子这边的情况,最后给了他一份参考的方案。”

        “户部侍郎那可是正三品的大员,虽然留都的官员不比京城这边,但正三品大员那也是厉害了。”因为家里有个读书人,沈大嫂对官员的品级还是知道一些的,“而且你来的时日不长,估计不知道大家最苏州一带那个能让粮食高产,种出来的粮食还特别好吃的人,是如何称赞的。”

        先前不知道那些称赞跟叶清函有关,沈大嫂觉得说这个没意义就没说,这会儿知道被那些人称赞的本尊就在眼前,她便将自己听来的一干赞美之词说给叶清函听。

        “自打三年前开始,家里的奉米,就比以往的米味道香,颗粒也更饱满,听说那是苏州府有个专门研究水稻的先生,专门研究出来的又高产味道又好的水稻。也不知道这先生是何许人,要是咱们自己的农庄也能种上这样的水稻那就好了。”

        “我听说这米不是三年前才开始有的,而是五年前就有了,只是当时的量不多,那些好的大米都留给皇宫以及那些皇亲国戚吃,直到三年前开始,这米的量足够才开始拿来给一般勋贵人家当奉米的,我还听说那先生已经被圣上亲封为司农官呢,指不定慢慢咱们所有人的就都能种上这种好吃的水稻。”

        “研究出这般好的东西的人,被圣上封官再正常不过,就是不知道这位先生是何许人?年岁几许了?”

        “能研究出这么好的东西的人,肯定需要不少的种田经验,没个七八十,起码也要四五十岁了。”

        “……”

        这些是京城有关她所做的那些事的流传,“要不是你现在亲口承认那些事情是你做的,我跟他们一样也觉得这位先生起码有五六十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