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这实验田里的稻谷,不仅比其他水稻穗多粒多,还更饱满。
事实也的确如大家说的一般,所以大家伙儿都蠢蠢欲动的想亲自下地收割。可惜叶清函说,在收割的过程中,还需要做相应的记录,这些得熟悉的人才做得来,所以叶清函婉拒了包括陈县令和陈夫人在内的一帮蠢蠢欲动的人,让研究中心负责水稻研究的人来负责。
水稻研究中心如今挂在徐紫闻的名下,所以这事儿就由他负责了。
他亲自带着包括陈六在内的五个小伙子,三下五除二就将两亩的试验田给收割完毕,稻谷打下后称量的时候,大家自发围绕着两个正挑着稻谷称量的人看。
称量的结果出来,亩产量足足有429斤,差一斤就430了,比原先的亩产足足涨了三十多斤。全县有十万多亩的田地,亩产涨三十斤,全县的田地收成就能多出三百多万斤,一些收成不好地又少的地方,整个县城的水稻收入估计都没三百多万斤,所以这数字怎能不叫人心动?!
陈县令当即就说道,“有这个数据,本官举全县之力,也一定将这肥料的事给弄起来。”没亲眼看到这东西的效果,陈县令没足够的底气去杠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如今事实摆在眼前,谁敢反对,他立马将人踢掉。
有了陈县令的支持,绿矾、煤炭、炼焦炉、干馏装置都不是问题,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人,不是随便就能完成的,叶清函只是把所有需要准备的东西和人告知他,就由他张罗这些前期的准备了,她则开始忙起了家里的早稻收割。
这时候她的肚子已经六个多月,因着人瘦的原因,肚子看起来特别大,上到婆婆丈夫下到小叔子都不让她忙活地里的事,个个怕她有个闪失,所以叶清函只能承担起做家务的活计。
因为都吃素,且大夏天的也不能弄什么油炸的东西吃,所以其实没什么能让她发挥的。主食上每天大米饭、包子轮换着来,菜方面有手工面筋、豆腐/豆芽、时蔬等,除此外还有冰镇绿豆汤、冰镇地瓜汤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