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这天下午用过午膳,大伯母带着三个儿媳、并叶清函、柳枝等六人,带着柳叶的单衣、棉衣、床单、梳妆匣子、两双鞋等到男家摆柜,给新娘送衣服到婆家的同时,看看婆家准备得怎么样。
外塘村到横塘镇有二十七里,马车要走上大半个时辰才能到。
横塘镇距离县城近,街道上瞧着比木渎镇更热闹繁华,陈家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房子位于临河的一排,前巷后河,临巷的一边围以高墙,筑有门楼,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建筑。进门后是天井,房子是围着天井而建的,天井不大,意味着房子不多,难怪陈家父母要将成亲的儿子都分出去,不然七个儿子七个家庭,就这样的地方压根不够住。
不过无论因为什么缘故,让成家的孩子分家,反正对他们家的闺女来说,成亲后不用跟公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那是大大的好事。
陈父陈母是本分的庄稼汉,眼神都很正,瞧着应该不难相处,三对兄嫂以及一对弟弟弟媳个别的有点小心思,但她家三儿媳都算不错的了,私底下也有些自己的小心思,这小心思只要无伤大雅,便不碍事。另外两个还没成亲的小叔子,还很显稚嫩,得知未来四嫂的嫂子,就是鼎鼎有名的叶主薄,两个小叔子俱崇拜地看着叶清函。
两人看她的眼神,跟自家弟弟以及她收的那十个弟子一样,叶清函再是熟悉不过。搁平时她不介意跟他们好好交流一番,可今儿个有正事,叶清函只能抱歉地对他们说道,“如果你们真想跟我交流,回头得空可以来外塘村找我,我家两个弟弟,年岁跟你们相差不多。”
听到她说可以去找她,两个孩子神情激动地点头,“咱们跟李子玩得不错,经常听他说师傅有多厉害多厉害,咱们可羡慕他了。”
李子是她十个徒弟中年纪最大的那个,资质并不是最好的,却学得异常用心,她挺喜欢的,“那你们回头来找外塘村,还可以找他一起玩儿。”
“那咱们就这样说定了。”
对叶清函这个给全县带来好处的人,不仅两孩子热情,陈家其他人也都热情。一会儿这个问她怎么这么会种田,一会儿那个问她怎么知道番薯这么神奇的东西,一会儿又来一个问她女人当官什么感觉,个别没眼力劲的甚至问她女人当官跟一群男人共事,等等各类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