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当初参加郑家的婚席,是想着虽然郑功明不讨喜,但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家相邀了不参加不好。要知道他女儿是这么个不知羞,他才不管什么得罪不得罪人呢。

        想到自己参加过这么两个玩意儿的婚席,县令的心里就不得劲,好在为官多年,别的本事不说,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却是杠杠的,所以叶清函两夫妻没看出他对谢家的不屑,两人规规矩矩见过礼,才带着他一道往柳家大房走。

        其实县令不太在意柳家守孝的事,但两人说要带他到柳家大房,他也没说什么,他关心的是能让庄稼增收的事,“听说柳夫人懂得让庄稼增收的本领?”

        夫妻两都不是第一次见县令,但跟他这样面对面见面,对叶清函来说,却是第一次。

        四十出头的男子,身着从六品鹭鸶补子青袍[1],蓄须,脸上有着很深的法令纹,是个看起来很严肃的人,是叶清函印象中县令的形象。

        “是懂得,不过这不是我一人的功劳,云斋先生跟着我一起做了研究。”既然希望县令牵头,将堆肥的事推广的全县,叶清函自然要把事情往好的方面说,“经过今年早晚稻的收成,证明我们的堆肥法效果不错,初步估算年亩产量能达700斤。”

        作为一县之长,县令比谁都清楚,因为地处太湖口,灌溉不成问题,这外塘村年亩产500斤已经比其他地方的亩产高出不少,也就是说很多地方的年亩产量甚至500斤都不到。

        然现在竟然有人跟他说,她有办法让庄稼的年亩产量达到700斤。

        在他的治理之下,真要整个县都能达到这样的年亩产量,那他升官指日可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