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弟弟又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发烧,父母总是大半夜的抱着他跑医院挂急诊,成了医院的常客。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从他出生之后,父母就开始格外溺爱这个孩子,处处呵护,生怕他夭折——若是几个月大,或者一两岁、两三岁的孩子,备加呵护也无妨,人之常情,但随着弟弟的成长,这样过分的溺爱非但没有减少,后来越来越病态。

        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两个孩子很难一碗水端平,一方得到的关注越多,就意味着另一方得到的关注越少。

        若生活是一款电子游戏,那么肯定会存在一根无形的好感度进度条,正在不可逆转地从中间慢慢滑向一侧。

        陈依依知道弟弟体弱多病,处处让着弟弟,从不跟他争什么,包括父母的关注,还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后来,弟弟四五岁懂事之后,像狡猾的小狗一样学会了察言观色,他知道父母更宠爱自己,于是一步步试探父母的底线。

        一开始是抢她的零花钱,后来是往她的饭菜里吐口水,后来发展到撕她的作业,至于发脾气的时候用东西扔她更是家常便饭。

        父母总是说,弟弟还小,体弱多病,让她多让着弟弟。

        其实这时候弟弟的身体已经没那么差了,不再经常感冒发烧,但他体弱多病的印象已经深深扎根于父母的脑海,无论他长得多高多胖,在他们心中依然是那个需要小心呵护的幼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