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籍还有二个文心雕龙,倒想试下,可惜的只一起念,就有感应,知道对六品官完全不行。
听到这回答,周明达这才真正认真打量着面前的少年。
开国三十余年了,郑朝已过了人才荒,并不缺读书人,甚至有些三榜同进士都要排队才能被授官,太学生中能被推荐去各衙门实习,这是结了善缘,以后中进士,甚至中举,都可能因人脉而提前得到补缺。
这可是很多人求不来的好事,更甚于在太学学习,这少年竟然不动心,难道说,真的只是求学心切
作一个大儒,一个觉得自己本职是“传道授业”的人,哪怕心中早打算着软言将苏子籍赶走,好让太学重归平静,可看到这样不贪图小利一心求学的年轻人,也忍不住心生好感。
而且苏子籍说的话很明彻,想让他自动放弃,会得罪了给推荐令的人,甚至有违制的嫌疑朝廷恩典,岂是你想推却就能推却的
“这好办,只要你不占那个对你无用的免试名额。”周明达已改变了主意,说:“你学籍可保留,可随意来太学听课。”
“并且推荐你去部院,也还是给你保留。”
“只是这样的话,你去部院要使人心服,还需要考过场才是……下午恰是本月测试的时间,不知你可接受”
“你改变主意,就可不必参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