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亦势使之然耳。
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经,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二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
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要西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
先生致仕后,别无所好,惟以平生功夫授人而娱余年,以技传戴龙邦先生(山西人)。
戴龙邦先生传李洛能先生(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深(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诸先生。诸先生各收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许占整诸先生;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先生。
为师侍李魁元先生为师,从学数载。所学乃成。”
孙禄堂说着,起势摆了一个三体式的桩,双手一只悬于眼前,一只沉于丹田,双脚开阖,左脚前探,右脚扣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一派宗师气概。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体,而这形意拳中万法出于三体。”
说着前踏一步,右手劈出,然后回身踏了半步,换手一拳崩出。
又介绍道:“形意拳脱枪为拳,又分为内家五行拳与外家十二形拳,五行拳讲究内劲,有劈崩钻炮横五种劲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