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经营,不过两三天就能出街去卖了。
当初从难民堆里收留的厨子余达,教的小徒弟还不错,在文阳县不光做冷串,还照料着冷串铺子的生意,心思很是活络,现下要他单独在京城摆摊子比什么都高兴。
家里的年纪小的仆从多多少少都听说过小六,当初也不过是个跑腿的小二,后头干的勤紧就被杨晔提到县城去当掌柜了,谁不想混个这样的前途。
不用杨晔说,他也知道在什么街道里摆摊儿好卖。
下朝后,太阳偏西,杨晔带着阿喜出门压石板,顺道去看看启福摆摊的情况。
倒是让两人很满意,启福一点不害臊,吆喝的声音十分响亮,小半条街都能听见,远远瞧着小摊儿前围了不少人,即使忙着收钱他也不忘吆喝路人。
阿喜道:“余厨教出来的徒弟跟他一样总是乐呵呵的,面相和善的人适合做生意。”
对于家里培养出来的人,杨晔也挺得意的,兴许是因为小地方的人本来就比较淳朴,生来没有太多太大的利益勾心斗角所熏陶,本性上纯善,给了他什么好处,他就念着,想要努力的保着饭碗回报主人家,因此家里尚未出现过什么白眼狼。
两人装作普通购买东西的食客,上前去捧捧生意,给摊子添些人气。
启福很上道,自豪的说:“瞧着,我这摊子的东西就连体面的老爷夫郎都买,有什么不能吃的,这红油可是上好的菜油熬制成的,麻辣味,这毛肚又脆又好吃,下饭又下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