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先就喝了两碗汤,羊肉片的大块,没吃两块儿就饱了,他起身消食,自己去片羊肉,让杨夏和杨冬也去吃些。
两人十分高兴,像他们这些做奴仆的,哪里有和主人吃一样的餐食的道理,好些的人家兴许是把吃剩下的给奴仆吃,不济的便是奴仆再起锅灶,用糙米加糠食。
可杨家却是不同,这两年吃的好杨家人也待他们好,从无苛待之处,身子也养好了,两人一改当初买回来时瘦精精的样子,每次杨晔下厨都是他们最高兴的时辰,都说君子远庖厨,他们杨晔老爷不然,而且手艺还极好,每次设宴下厨的时候,夫郎总是记挂着他们,少不了他们的好。
他们踏实做事伺候着夫郎,杨晔老爷爱重夫郎,由此他们也讨了不少好。
入了七月离八月便不久了,乡试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卯、午、酉四年中的八月举行,今年恰巧是午年,也就是说乡试的时间将近。
现下县学里一片紧张氛围,昔日下学是最为热闹的,现在连下学时县学皆是一片宁静,学生们来去匆匆,只恨不得把十二个时辰变成十三个来用。
其实这种紧绷着的氛围早从几月前学政来巡考便有了。
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参与的学子众多,为了裁减一定的人数减轻朝廷压力,只有通过学政巡回考试,成绩优良的秀才才能参加。
当时学生们怕不能通过考试,或者说是成绩不拔尖儿便紧张了好一通,毕竟这是乡试的准入条件,若这关都过不了,那便更不用说乡试了,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别说不指望过乡试,就是想去体验乡试氛围的机会都想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