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硬着头皮干活,成天也不见抬几回头,他想不到该如何张口解释,也不明白米元到底还嫁不嫁他。

        这几天过得最轻松的就是米元了,也并非是忘记这件事,只不过她是真的忙翻了,忙得没时间去想,白天有十来个人等着她教,抽空还要做香丸,累得晚上倒头就睡。特别是近几日都在做陶罐子,她可没打算让他们都带走,大部分还是要留给她派用场的,自然是要仔细看着点,不得不说她的脸皮也着实不薄,那些个她觉得做得还行的香膏罐子都叫工匠戳上了“米氏精品”的印。而那些罐子被选上的匠人竟觉得十分高兴。

        “这有什么,我看中他们的东西,是对他们的肯定,哪有不乐意的。再说,他们要是正经拜师可要付出多得多,做的什么都是师傅的,还不定学多少年才能学点什么。我就不一样了,既不用他们拜我为师,又全力教授。信不信我往外一招呼,多的是半大小子巴巴地上门来?”她这么说,也的确就是这么想的。能学本事不易,能学这么多本事又能吃饱饭,好多人求都求不来。

        这天一大早米元就把一盒盒的香丸装在篓子里放上驴车。那木匠的手艺不错,外观竹子的天然纹路与众不同,又与“窗前醒读香”气质相称,推拉盖顺溜,密封性也不错,盖上盖子气味一点都透不出来,这样遇上潮湿天也不会轻易过了湿气进去。里头的竹质刨木花啊刨地也真是薄,薄了就够软,又吸湿又防止颠簸冲撞了香丸。

        “好了吗?三框了,里头应该是没了,摆稳当了!”如今只要李三在,米元时能偷懒绝不勤快,或者说能叫他做得绝不自己动手。这会儿见着李三赶车来了就叫他去搬篓子,自己跑去坐在板车前头赶驴的位置边。李三倒也不气,反倒偷着乐。谁知道这两人咋想的!

        “摆好了,走咯!”

        李三坐在米元旁边,两人赶着驴,晃晃悠悠出了村。那些个匠人哪去了?当然在她院子里认认真真的做小罐子,好叫她选去盖上那戳印!

        到了县衙后门,米元止不住的笑,驴车将降挺稳她就跳了下去,去敲门咯。

        摸着几文钱:“大哥,我来找县令!”

        看门的下人早已得了总管事的指示,这两日会有个姑娘给县令送货:“你是谁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