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沉吟了一会,“父皇,儿臣估计父皇准备的考题是‘税制’吧”?
弘治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儿臣想到了,那考生们也会想到,毕竟税制是近期朝中力推的时政,考生们会在这上面下功夫。只是如此一来,就难以比较了”。
弘治帝点点头,“朕也想到了,所以才来问问照儿”。
“父皇,不如考‘户政’吧,太祖定制的户政,在初期是可以让百姓能按照朝廷的分配制度进行生活,但户政沿用至今已不适用,主要是框定了百姓,导致浪费劳力,就如太祖初期一个农户四五口人就可以耕种三亩天,几代传承下来,农户家里人口多了,十几口人还是耕种那三亩田,这就浪费了劳力,同时三亩田也无法供养这么多人口。既然看到了问题,就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儿臣思考后,认为户政改制有益,可解放劳力,提高百姓的积极性,就如儿臣西山那里,急需匠户,但实际上工部的匠户数也严重不足,所以儿臣近日在思索户政如何改制才能符合当前实际情况”。
“唔”弘治帝治国思路本就开放,不拘泥守旧,敢于否定祖上不适用的时政,又重视司法,广开言路。几次接触后,朱厚照便敢对着弘治帝侃侃而言,大胆提出弊政改革。
弘治帝又细细问了户政改制的要点,得到满意答复后,弘治帝令朱厚照起草章程,择日和内阁讨论。临离开之际,弘治帝张了张口,似乎有些话想说出口,随后还是默不作声摆手离去。
如朱厚照猜测一样,大多数考生都以为本次殿试策问考的应该是税制改革,都下苦功夫研究,并前往税部了解税制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只有王守仁无所事事,到处溜达,常拜访京城的道观寺庙。唐伯虎和徐经经过科举舞弊案一事,被叫去礼部告诫,再也不敢喝酒高谈,老老实实呆在客栈苦研税制。
殿试的时候,朱厚照带着杨一清前往西山,并未跟随弘治帝前往保和殿。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开始颁发策题,考生们看到考题是户政改制,执笔哀叹,不知如何下笔。王守仁稍稍诧异,他本也觉得殿试策问应是税制。户政改制,有意思,王守仁闭眼思考一会,随即执笔,洋洋洒洒。
而唐伯虎和徐经则皱眉深思,良久方才堪堪下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