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城,这是一个不应该被诸夏遗忘的名字。

        这个城池记载着太多诸夏军事上的辉煌功绩,也最能体现长城的进攻性意义。

        受降城又称三降城,唐时亦称河外三城。汉朝时为外长城进攻系统的一部分,初以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时因后突厥汗国的兴起,成为黄河外侧驻防城群体,皆筑于北纬40度线以北的河套北岸及漠南草原。

        三受降城体系是唐朝建立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控制了漠南,使后突厥汗国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唐朝北疆内的军事地区,被唐朝控制,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

        但凡有人说诸夏大军一直龟缩在长城以内,看着长城外胡虏耀武扬威,都是对受降城的亵渎。

        徐荣已经追杀过了受降城,说明大军已经遥遥北出长城数百里。

        这片区域,从熹平六年(177年)八月,汉军三路北伐鲜卑惨败而归以来,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诸夏大军踏足。

        在这个汉室百姓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二岁的年代,胡虏一代人的寿命只会更低。足足有一代人,对这片土地充满陌生。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是本地胡虏,哪怕随军的三千胡骑也不熟悉附近地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