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右将军府有了准备,数千大军马不停蹄的开赴进函谷关,在李傕、郭汜还未反应过来之时,便占据了这座天下雄关。
        这座雄关与洛阳中间只隔了一个谷城县,右将军府大军驻扎在雄关当中,可以随时从容出击,打李傕、郭汜一个措手不及。
        而为了防止右将军府大军攻其不备,十余万西凉军就必须枕戈待旦,时刻派遣重兵驻扎在函谷关下监视关上大军动向。
        但这种监视,所有将领都清楚,必然会有疲惫、大意、疏漏的时候。所谓久守必失,一次失误,就会导致数万大军命丧疆场。
        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很容易,有两个方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打下函谷关。
        但这简直比蜀道还难。函谷关本来就有近万守军,右将军府又增兵数千。上万大军把守天下雄关函谷关,就算将洛阳大军士气打崩,也攻不破这道雄关。
        另一种方法则是远离函谷关,用充足的距离换取足够多的反应时间。
        但这种方法更不靠谱,洛阳城就在那里屹立,难道还能将他搬走了?
        于是李傕、郭汜选择了谈判。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讲道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了。
        六月初李傕、郭汜打下了洛阳,中旬朝廷的使节便抵达了长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