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舸是曾经认真思索过大庄国祚是如何走到了风雨飘摇、几近亡国的地步。
在逐渐意识到这天下的至高权柄也不过一个烂得岌岌可危的烂摊子后;在无数个朝中无人可用、苦苦思索下一步又该如何去走时;在洛阳城破、为人俘虏后;在大草原上任人欺辱磋磨时,裴舸都一直没有停下过自己的思考。
后来裴舸也明白了,有些事情确实诚然有他自己的过错,但还很有些事情,也确实是造化注定、无力回天。
真要论的话,可能都不只是骂一骂桓宗皇帝如何昏庸无德就能完的,还要再追溯到他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在位的时候。
所以裴舸渐渐也就释然了,从根子上就彻底烂透了的那些,就不是他想管就能管得了,他最多也不过就是尽人事、看天命。
在阿鲁台的手下遭受折辱的时候,裴舸就曾认真地列过若一切都从头再来,自己得要避开的一二三四要事。
一自然是最不可再轻信阿鲁台挑拨而错杀重侯,当然,他也该要与重侯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提醒对方,镇北侯府满门都对他这个皇帝不假辞色、不甚恭敬,又与淮南王一脉来往密切,实在是瓜田李下、本就令人生疑。
若重侯爱惜羽毛,也该自觉注意了。
二便是再见到杨建、江充的第一刻,就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们。——此二者,巧舌如簧,谗言惑众,实在是一万个的留不得!
三却是有些复杂了,政务上的事情总是要麻烦许多,万事万法瞬息万变,从不是一句“得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得推行这个法”、“不能再用那个法”就能简单解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