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造技艺的道路上,人与武器是互相成全的。鹿宗平慢慢习惯了这柄想对他来说过大的武器,他创造出来的钉术自然也是巨钉术。

        他会了解武器的每一个构造在不同情景下的变化。

        因为骨钉过于钝,所以将其当作钝器也是一样的,缺点和优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骨钉没有护手,剑体本身就已经保护了双手,而且以巨钉术的要求,他势必不允许敌人近身的。

        武器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作盾牌——多少算是苦中作乐的说法。门板一样大的武器,真的挥舞起来,肯定会有些优势的,至少能在出招时遮挡更多破绽。

        不过鹿宗平倒真的慢慢摸索出合格的钉术套路,双手持钉,克敌于四尺之外,哪怕剑刃再钝,至少急速的剑尖是可以撕裂血肉骨骼的。鹿宗平天然的距离空间感让他始终能保持一个相应的距离。当他试着劈砍木桩时,留下的凿痕是同样深浅,同样长度的。他也试着这么去切瀑布,只是水流的形状并不固定,所以没法直观感受自己的进步。

        挥舞时拧腰侧身,这样面对敌人时,露出的空门少,而且他也可以借腰力打到更强更快的出招目的。

        为了磨练短促猛烈的爆发力,鹿宗平也试过很多方法。他观察过地上的虫豸,大多数虫子的瞬间弹跳力都很好,在它们起跳时,肢节折叠蓄力,有弹簧般的轻盈感。

        鹿宗平灵光一闪过类似拔刀斩的思路,但仔细考虑,实践一番后被他否决,操作太不方便了,主要还是手短的缘故。把骨钉收在腰间蓄力,剑尖就戳地,把骨钉横放在胸前,一手捏住剑尖蓄力,也不理想,使不上劲是致命的。

        至于拖刀斩,那又是另一套思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