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有气感。气感是一种无法描述的感觉,就好像吞咽一样,食物到口腔,自然就会吞咽。没有人能够解释自己是怎样才有的气感,只是知道在心宁之后,依吐纳之法,自然而然的有灵气降入丹田。
所以,气感虽然很重要,却没有任何人能够讲述它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也就是在任何功法中没有任何记载的原因。
调息之法,也分为两个阶段:一,吐纳;二,吐纳中行功。
所谓行功是指气贯经脉、分穴而走,念随气动、循环往复。
行功大体分两大类:一是强体;二是功法。
强体,指养气益血增寿延年。一般来说越长寿越有可能入圣。
功法,指的是侧重点。修武为什么?总不至于做一个万年挨打猫吧?一个能活一万岁的人,七岁的时候被人一刀捅死了…这看上去何其的冤枉!所以每个门派都有特长:刀枪棍棒斧鉞勾叉……等等。怎么样才能打败同境界的对手?这就是侧重点。轻兵器的灵动、重兵器的沉稳、软兵器的势、拳脚的劲道等,各有不同,它们的侧重点也天差地别。对阵之时,气行路线越少,速度越快,优势越大。除此之外,一部优秀的功法,配合相应的招式套路,甚至可以跨境界打败对手。
气息悠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修为高低。当然这不是憋气。初期,需要通过宁心吐纳,来逐步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渐渐拉长,直到一吐一纳,一个循环周天。
单纯的吐纳,并不能增加功力。即便是刻意的短吐长纳,对于内力增进也无丝毫帮助,只会增加肺活量而已。
所谓修行,修的是气海,也就是丹田。只有在气沉丹田之后,由丹田内引导而出,行遍周身经脉,循环一周后再汇入丹田。
功力的增加,讲究的是头衔尾。头衔尾指的是吐纳的节奏和灵气运行的速度,体内灵气在即将汇入丹田之时,同时纳入新的灵气,以此借力“撑大”气海,循环往复,点滴积累。日积月累后,气海“记忆”了变大后的样子,即便日后灵气耗尽,也能通过吐纳,快速恢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