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诞生于战国中期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学派,因尊崇黄帝、师法老子而得名,其契合诸侯王权治国安邦之需,因而逐渐占据主流。
而老庄之说,经久不衰,流传却是最广,便是不懂道学之人,甚至村中老妪,也知老子与庄子诸般典故故事。
在道家之中,庄子地位无可置疑。但在道教千百年延续之中,却是将老子高高抬起,对庄子却是长期漠视。老子为道祖,天神。庄子却直到唐玄宗天宝初时,方被诏封为南华真人,不过一个地仙。
诸葛飞卿也是颇感兴趣,道:“道长如何回他?”
宋道安道:“我先道道祖乃是神人,庄子不过一介凡躯。”
李承翰道:“你们自己如此说,倒也无妨,但此节未必人人都认。老子年代久远,太史公作《史记》也说,‘老子,隐君子也’。其年岁出身,事迹多不可考。正因不知,世人自是想怎么说便怎么说。你们道教言他无世不出,三皇时,为万法天师,中三皇时为盘古先生,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真行子,禹时为严寿子,汤时为锡则子。为了欺负佛教,甚至杜撰个老子化胡出来。庄子却要委屈多了,宋之蒙人,宋漆园为吏,破衣草鞋,穷困潦倒,曾向管河渠的官吏借米,以钓鱼打草鞋为生之人,书上都写的明明白白。”笑道:“又穷又酸,嘴巴还坏,藐视权贵,诸般底细白纸黑字,如此嘴毒的穷亲戚,被人嫌弃也是理所当然。”
诸葛飞卿摇头道:“老子自不必说,连孔子也尊其为龙,道祖,太清道德天尊。庄子之论,自也博大精深。但其言论,却是消极虚无,叫人与世无争,有违道之本意。”
宋道安道:“不错,我也如此说,庄子之说,有失偏驳,不入大道。那纥石烈子仁却道,那他为何还是南华真人。既也是神仙,岂是凡人。其道与贵教不符,却又为何能位列仙班?当真是自相矛盾。讥笑我两句,也不待我辩驳,当即下令,将一百军士斩首。”
长叹一声,道:“我道法未精,笨嘴拙舌,又见上百宋军因我丧命,更是心神浮躁。他又问我阳神,我所答他也不以为意。”无奈道:“我全真以为阳神出窍,便可脱离凡躯,得道飞升。他却道,黄庭经、灵飞经皆说白日飞身,羽化成仙。你们如今又说,阳神冲举,肉体尸解,岂不又是自相矛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