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无双群侠传 >
        那卖馄饨的老翁见他忽然发笑,也是奇怪,问道:“公子,你笑什么?”

        沈放道:“我倒是想起个笑话,太宗、真宗年间,有位张咏张乖崖,发明交子,平定王小波、李顺之乱,文武全才,就是性情有些急躁。文莹僧人《玉壶清话》中说,他在四川,大夏天的吃馄饨,这脖子上的围巾老是掉进碗里,如此三番五次,他便急了,一把扯下围巾,扔进碗里,道,请你吃,请你吃!”

        老翁哈哈大笑,笑过却是摇头道:“也就你们读书人爱讲这般笑话,既然大夏天的,谁还戴着围巾?”

        沈放也是一笑,也不与他辩驳。此处说的围巾,其实乃是披帛,多是长条形的巾子,搭在肩上。此物多为女子佩戴,南北朝便有,唐时更为盛行。一般的披帛分成两种,一种较宽,较短,直接披在肩上,多是出外时用。一种作家居之服配搭,较窄较长,可以缠在臂上。出门在外之人,也多爱用披帛,做的加倍宽大,夏天可以遮挡阳光,冬天可以保暖。川中日头也是毒辣,盛夏戴个披帛,自然是遮阳之用。

        说了会话,馄饨倒不那么滚热,三口二口便是一碗吃完,只觉意犹未尽,又要了一碗。

        此际馄饨摊前就他一个客人,老翁又给他盛来一碗,见他和气好说话,也来了兴致,递过碗来,得意道:“我老庄家的馄饨,宰相家都跑过来买,包你吃了还想吃。”

        沈放顺着他话,道:“确是与别家不同。”

        老翁洋洋自得,道:“那还要说,这皮儿需薄,日头底下,对着人能照出脸来;这肉要用打,不能用剁,还要去掉筋膜;煮汤的水要用井水,水温了就放下骨头,熬上一夜,加水不换汤,几十年就这一锅老汤;馄饨下锅,大火煮八十五息,就要一并捞起。”

        沈放面带微笑,听他说做馄饨的法子,竟也是听的津津有味,听他说完,笑道:“老人家把窍门都对我说了,不怕我学了去么?”

        老翁哈哈大笑,道:“我说的人多了,有哪个学了去了?这本事是练出来的,老头子做了六十年馄饨啦,你便听去了,舍得六十年去练么?没这火候啊,你还是做不出我这馄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