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楼”一共有三层,区域分类非常明确,在门口有挂着一张分类表,几层楼几号柜子放着怎样类型的书。

        在祈翎的记忆里,书籍都是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黑字看得头昏脑涨。但阅楼里的书海却另有一番世界——楼中不仅藏得有纸质书卷,还有篆刻的竹简,内容少些的用箩筐来装,内容多些的就用斗车或屯粮的席子围起来,堆积得像一座座小山。

        除竹简之外,还有更古老的羊皮纸卷,多数已残破不堪,记载的文字也并非汉字,难以琢磨;

        还有用玉石和丝绸裹起来的卷轴,精美程度丝毫不亚于天子下的诏书,这些要么是富贵人家的族谱,要么是文人为友人提的诗词歌赋,或者是老子对儿子写的家书。

        祈翎深刻记得,宇文烨亲自写了一篇《诫子书》,用画框框起来,就挂在自己的床尾,要求每天起来都看一遍,将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铭记在心。老实说,儿子一直以为他老子是个狡猾的商人,但自从读了那篇《诫子书》,儿子才发现自家老爹竟然这么有文采。

        祈翎虽然不喜欢读书,却并不代表他没读书,父亲平时不在家,王管家和下人就会充当监督,一日不看三卷书,便不能吃午饭,再加上他幼年常卧病于床榻,只有书本和故事能打趣解闷。

        少年不过是叛逆了点,其本心,其品德,其才华,一点也不比那考上太学府的王思明要差。

        竹简、玉简、羊皮卷、甲骨文,这些虽是古老文献,却并不算“上古卷轴”。

        阅楼三层,一块块大小形状不一的“石碑”林立于此——

        石碑上的文字,简直闻所闻问,有生涩难懂的梵文,有歪七八扭的象形文字,在阅楼目录中,三楼的分类为心法口诀,难道这些石碑上都是心法口诀?可石碑四周也没个翻译,光凭猜想哪儿看得懂其中的奥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