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过道里的时候,方蛰的感觉并不那么好。怎么说呢,这大概是一种通病了。

        这个地方不大,寸土寸金的地段,在前殖民地时代留下的习惯。那就是公共区域都不大。

        过道,楼道,休息室这一空间,突出了一个“小”字。总的来说,港城还不算最典型的。

        最典型的是日本的建筑,太多地方凸显了对空间的节省。

        还是说回港城吧,就住宅而言,一百平米就是豪宅了,这还没扣除公摊面积。

        财富最顶尖的一小撮人,掌握了八成的财富和资源。富豪们做任何事情几乎毫无限制。

        贫富差距这个东西是天然存在的,国家机器在利益分配这个层面就显得很重要。

        私有制主导的国家,在国家经济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肯定是先把刀砍向“中产”,这个阶层其实是生造出来的,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专业知识、技能精英。这个群体一般都是在专业技能方面比较突出,所以,次贷危机后,米国中产数量大幅度减少。

        不论在任何体制,这群人都是最尴尬的,不上不下的。想继续往上兼容,对不起,你也配姓赵?往下兼容,对不起,辛辛苦苦给自己套上了精英的光环,我图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