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真不好说,高盛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因为了解资本,郭玉容才担心。

        面对质疑,方蛰没有不快的意思,反而很耐心的解释:“经济危机还没过去,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如果我们自己谈,一旦拖的太久,米国经济出现好转的迹象,唯恐事情有变。这次谈不下来,下次付出的资金可能要翻倍的。”

        有个事情方蛰是反复权衡过的,就是现在的幻想还没有收购ibm笔记本业务的实力。幻想快速发展的几年,就是接下来的四五年。方蛰的蝴蝶翅膀,无疑延缓了幻想的发展速度,反过来说,这么大的国内市场,有个四五年的发展,幻想也能做大。到时候幻想具备了实力,在收购问题上肯定是非常能舍得的。毕竟这家企业有天生的短板,这是为求最快发展的代价。

        从商业角度看,幻想在初期是非常成功的。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幻想最大的问题,就是辜负了它身上的历史使命。所谓的历史使命,要从幻想的根源说起,就这能水几章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ibm,一家幻想这样的企业愿意出高价收购笔记本项目,竞争对手是飞达,你会卖给谁?可以想见的是,就算飞达开的价格更高一点,也争不过幻想。

        原因嘛,幻想就是一家大号的电脑组装厂,幻想对于米国的高端产业没有任何威胁。而且还是米国高端电子产业的大客户,cpu、显卡这些产品最大的买家,关键还不要定价权。

        这么一家安心的呆在底层的组装厂,同样的东西,在米国便宜到可以带水货盈利的地步,这不是米帝良心是什么。这样的企业,米国方面还有啥不满的?

        要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讲真的,幻想的很多操作,还真的就不为人知了。就算有人爆料,也能在舆论方面进行掌控。

        这些事情方蛰是不能给郭玉容讲的,他的意思很明显,要不现在趁这个窗口期拿下ibm的笔记本业务,要不干脆就别谈了,集中力量在国内市场压制幻想,最好是能给它干趴下。就幻想的具体情况而言,方蛰对于干趴下一点信心都没有,不可抗力太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