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曾经有人这么形象地描述各大报纸的读者受众。
泰晤士报的读者是治理这个国家的人;镜报的读者是认为自己正在治理这个国家的人;卫报的读者是认为应该由自己来治理这个国家的人;每日邮报的读者是治理国家的人的妻子;金融时报的读者是拥有这个国家的人。
而太阳报的读者并不在乎谁在治理和拥有这个国家,他们只要求三版女郎的胸够大。
经过了两百年历史的发展,能够从竞争激烈的舰队街挣扎存活下来的报社,都有自己的一群固定受众,这导致每一家报社的风格也都是泾渭分明。
但竞争依旧还是十分惨烈,每一家报社在培训新记者的第一堂课,依旧还是告诉他们当年舰队街的记者必备武器,四便士和一把刀。
便士是为了打路边电话,而一把刀是为了捅破竞争对手的车胎。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告诉新记者当年舰队河畔的那些餐厅和咖啡馆的老故事,不仅仅是狄更斯和萨缪尔·约翰逊如何写作,还有各大报社彼此间如何交流联系,互通消息。
时代变了,但很多东西并没有变。
例如,聚集在沃平和金丝雀码头的报社们依旧还是在疯狂地抢着消息。
又或者,各家报社的大佬们会时不时地凑在一起,聊着点什么事情,只不过,地点会从原来舰队街那拥挤的柴郡奶酪餐馆或咖啡厅,变成了金丝雀码头附近的一家高档五星级酒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