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点点头,道:“那么义父觉得,我们能战胜突厥,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呢?”
李绩微微蹙眉,想了一会儿,道:“打仗若想取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去年的仗,天时来说,突厥遭遇暴雪,天气寒冷,牛羊冻死无数,乃是突厥部族最虚弱的时候,这便是天时。而地利,则在于颉利把行宫选在了定襄。定襄距马邑不过几十里,为迅速袭击提供了便利。说到人和么,这要归功于颉利这几年贪恋享受,穷凶极奢,不但抢夺大唐边城,还压榨本族百姓,导致怨声载道……”
李绩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李牧却摆手打断了他:“义父,你说得都对,但我看待这件事的角度,却有些不同。”
“我们大唐缺少马匹,骑兵少,两军对战时,骑兵的作用要大过步卒,明显对我大唐不利。但为何大唐最后还是赢了?我觉得还是赢在了步卒上面。”
“我在突厥大营的时候,一心想要逃跑,为此我观察了很久。我发现突厥骑兵在马上虽然厉害,但他们下了马,战力便会大打折扣。他们的步卒,远不是大唐步卒的对手。这一点在打仗的时候,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们的陌刀队,只要抵抗过了敌军的箭矢,便丝毫不惧他们的骑兵。陌刀阵势排开,或斩人,或斩马,都是无往不利。”
“突厥人还要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便是他们缺少铁器。突厥骑兵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精准无比的箭术,但他们的箭,质量却没有咱们的好。咱们的箭,箭头是铁,还有倒刺,可以造成更大的杀伤,而突厥人的箭,多是骨刺狼牙,距离稍远便无法破甲。”
李牧看向李思文,道:“我与思文刚刚认识的时候,思文在军中担任录事参军,我看过他写的战损册子,发现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那便是,突厥人对我们造成的杀伤,很多都是在我们齐射了几轮过后,他们捡了我们的弓箭,再回过头来攻击我们的时候,由我们的铁箭头,刺破了我们的皮甲才造成了致命的杀伤。”
“再说回我刚刚说的陌刀的事情,义父,秦将军,联系这两件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战争,第一个打的是人!咱们大唐的骑兵不够,步卒来凑,虽然不占优势,但有好的兵法,好的将领,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我们依然能赢得战争。第二个,则是比物资。我们的将士在外作战,后方顷全国之力供给粮草。而突厥人死了牛羊,他们便没有了着落,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心思打仗?”
“他们的铁器少,我们的铁器多,我们就占优势。陌刀如今在军中,也是稀罕的东西,若是我们有足够的铁,打造无数把陌刀,每个人都有一把,再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就更轻松了?”
“陛下和朝中的一些人,一直在担忧,若是内务府帮助突厥部族,让他们富裕起来,他们会不会反过来背叛大唐。陛下更是给我出难题,他既想让突厥成为大唐的屏障,抵挡崛起的薛延陀,又不想突厥成气候,威胁大唐的安全。”李牧叹了口气,道:“这是两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当时陛下问我有什么主意,我只说自己会尽力,没敢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过了这么久,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