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功夫,虽然创立时候的思想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开发人体潜能的办法,殊途同归,都是一样的效果。
这个时期武功的传授,开宗立派者少。大多数还是父传子,或者像孙思邈给李牧《太玄经》这样,寻一个有缘人。而为何这样做,一来是敝履自珍,其二也是因为,这些武功都是创立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可能适合他自己,却不一定广泛适用,教别人也教不会。所以现在江湖上的各路高手,基本上师出同门的还是少。
少林寺如今的名头也不响亮,因为少林的武功广泛性有了,但是因为太广泛,威力就很一般。练了之后,也不比军中的校尉高多少。真正少林的高端武功,则掌握在“少林三十六房”手里,这三十六房,每一房有自己的一门绝技,是不会轻易传授的。各房之间,纷争也是不断,与后世李牧看的电视剧里头的少林寺,还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江湖上门派很少,大家都是野路子,所以在李牧问出身何门何派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发懵。
这样不行啊!
李牧搞清楚了问题所在,有点犯愁。他犹记得,他十几岁沉迷武侠小说的时候,其中最吸引他的一个点就是两个高手过招之前,先各报家门。
“在下西门吹雪,剑长三尺三分”听起来是多么的帅气啊。
必须得有所改变了。
初二傍晚,结束当日比试之后,李牧把独孤九和唐观,还有次日要比试的高手们,叫到了一旁。
“你叫啥名,家乡何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