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技师 >
        李牧脑袋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王羲之的真迹不好找,李世民的真迹有的是啊。不如就模仿一下他得了,再刻一个玉玺的印章,下回再假传圣旨的时候,可就真的天衣无缝了。

        说干就干!

        李牧翻箱倒柜地把所有圣旨都找了出来,全都摊开放在桌案上,看了半天,发现施行不了。他仔细对比过后,才知道,原来圣旨不全是李世民亲笔写的,他亲笔写的圣旨,只在少数。大多数都是通过中书省下旨,而中书省下旨,写字的是中书舍人,跟李世民的书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看着3/10的进度条,李牧又犯愁了。上哪儿去找七幅李世民的墨宝呢?难道要他进宫跟李世民说,陛下我仰慕你的书法很久了,你给我写七幅字,让我复制一下你看可好?

        不现实啊,皇帝又不是小弟,再说正在气头上,还是别去找晦气了。

        李世民也不行,李牧又想到了一个人。在铜钱上面题字的欧阳询,在没凑齐王羲之的真迹之前,模仿一下他的笔迹先用着,至少比自己狗爬式的写法要强得多。李牧打定了主意,决定明日早起去拜访欧阳询。

        当世的书法家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为最。二人在书法上面的造诣不相伯仲,但由于欧阳询曾得到李渊的重用,在铸造开元通宝的时候,题了这四个字,李渊在位的时候,欧阳询隐隐要高出虞世南一线。

        但也因如此,欧阳询在士林之中,引起了不少的非议。清高之人认为欧阳询的字,因“开元通宝”沾染了很多铜臭气,已经落入了末流,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欧阳询因是‘旧皇派’遭到边缘化,虞世南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此消彼长之下,虞世南又高出欧阳询一头了。

        士林风评因此更向虞世南倾斜,搞得欧阳询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书法是不是真的落入了下乘。这些年,他已经刻意地在规避原来的运笔手法,字体也从楷书,逐渐向行楷转变,极力想要摆脱“开元通宝”带来的影响。但写了一辈子的楷书,忽然改成行楷,别说他自己,就是其他人看了,也有些别扭。而他的主要对手虞世南,擅长得正是行楷。

        世人对比二人的行楷,皆认为欧阳询要低一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