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工匠们混了一顿早饭,又给读了报纸之后,主仆二人离开了广德坊来到京东集。珍珠也终于知道了小姐的打算,她要投奔李牧,做教工匠们识字的女教授。
而她们来到京东集,是想跟李牧的丈人,也就是白闹儿打听一下李牧的家在哪,她们好去找李牧说这件事。想到两个姑娘家打探一个男人的住处,就算珍珠是一个下人,也抹不开脸儿。尤其还是跟这个男人的丈人打听他家,莫名就觉得非常的奇怪。若惹恼了人家,宣扬出去,自己倒是无所谓了,小姐的名声可怎么办?
珍珠可记得那王婆的样子,凶恶的很呐。那日若不是李牧在,小石头他们怎么可能吃到肉呢?如今也不知道小石头他们过得怎样了,那王婆没有李牧盯着,会不会给他们饭吃。
魏璎珞心里也是一团乱麻。
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找李牧帮衬一下,度过难关。而如今她对珍珠说的话,是她从广德坊到京东集的路上,刚刚想到的。在她给工匠们读报的时候,感受到了这些不识字的工匠们,对知识的渴求。还有那篇《师说》的内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几句话,极大地震撼了她。
魏璎珞虽然没有拜过什么名师,但因魏征的关系,她也见过很多山东大儒。诸如孔颖达、卢浮宫、郑经等人,都是当世闻名之辈。
听这些人言谈,读书乃是一件崇高的事情。高到什么程度呢,卢浮宫曾有言,一等的读书人,应埋头于圣人经典之中,追求人间大道。做官?太俗了!做官之人,为名利所累,杂务满身,如何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圣人典籍中呢?所以,一等的读书人,连官都不应该做。他应该如同孔子一样,坐下弟子三千,享受弟子的供奉,做一个清贵之人。
这样的人,显然不是工匠、农夫这样的‘贱民’,必须得是士大夫才行。
而《师说》却认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应该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不就是孔圣所言,有教无类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