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简单,这样一份奏疏给李世民看了,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当然是勃然大怒,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皇帝自然会想,朕做什么事情,自有朕的深意,要你来指指点点?你又算是什么东西?朕不听你的便成了隋炀帝,真是岂有此理。
重要的是,弹劾中将李世民与李牧绑在了一起,让李世民有一种这御史把他跟李牧视为一类人的感觉。李牧窃以为,李世民肯定不会想被人看成是自己这么不着调的人。而且自己是李世民重用的,确实也做出了成绩。身为皇帝,有人这样弹劾他的决定,非但不会让他对自己生出恶感,反而会有一种护犊子的直觉,人之常情。
李牧放下奏疏,终于明白,李世民给自己看这个东西的原因了。他是想告诉自己,朝中现在有一股势力逐渐做大,否则也不能如此挑衅。李世民自己不方便做什么,但是他想让自己去调查,把这股势力压下去。
帝王平衡之道,就是这个意思。
李世民看着李牧,道“你有什么看法吗?”
李牧放下奏疏,道“胡言乱语,大放厥词!陛下若是隋炀帝,那他是什么?至于臣,哼哼,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此人一定是羡慕嫉妒恨,陛下不必理会就是。”
李世民忍着笑,点头道“罢了,朕不去管他,跳梁小丑而已,理他作甚。”他脸色又变得深沉下来,眉宇之间布满了阴霾,又拿起一份奏疏,递给李牧道“你再看看这份奏疏。”
李牧不知李世民今日是怎么了?再重要的事情,非得这么着急么?大过年的不去热闹蹲在这儿看奏疏,还有完没完?虽是不情愿,却还是捡起奏疏来,这一份奏疏倒不是涉及弹劾的事,乃是涉及商业税的奏疏,说什么因为商业税,做生意的小商贩入不敷出,民间百姓民不聊生,易子相食等等——
最终,这封奏疏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取消商业税就是,一切恢复原样。
“陛下,这个,臣不知道说什么好。”李牧把奏折扔下,道“不过臣是这样看的,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农业是根本,没了农业这人得饿死,所以没有不行。但税赋就像是衣裳,没有,死倒是不至于,光着屁股跑呗,只要不怕笑话也是没事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