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杨信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但大明理论上合法的报纸并不存在,虽然邸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理论上这东西仍不合法,只是民间跑到官府私自抄写而已。崇祯甚至对此进行过整顿,主要是那时候连军情塘报都有人抄了卖的,最终导致很多军情泄露,比如圆嘟嘟那次,民间就对双方战况可以说非常清楚。

        圆嘟嘟为何被京城百姓切齿痛恨?

        因为他那份必不使敌越蓟西一步的揭帖到的时候,京城周围已经庐屋煨烬,尸骨撑距,都这样了他还在吹牛,一边是他吹牛揭帖,他还不是报告,而是类似传单告示的揭帖,一边是正在烧杀抢掠的建奴。

        京城百姓真得忍无可忍了。

        都这时候了你还骗我们呢!

        但抄这个真不能说是合法,所以杨信想办报纸,还是必须得到授权,他这些年可以说忙得马不停蹄,哪有心情想些这个。不过现在既然天启提出了,也就正好顺水推舟,反正技术条件已经没什么问题,而且发行渠道也已经具备,剩下就是在各地设立一个个报房,然后从京城快马传递,在当地快速印刷,以低廉价格对外出售。

        而且可以设立多份。

        京城一份,南京一份,西安一份,广州一份,各地搜集附近新闻,然后互相传递作为互补。

        这样就可以及时知道各地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